顺治皇帝,在位18年(1644--1661年)。顺治时期,因清王朝刚建立,百废待兴,政局尚未稳定,制瓷业也是如此。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据蓝浦著译《景德镇陶录图说》记载:“顺治八年开始烧官窑器物‘黄龙碗’,顺治十一年烧制‘龙缸和栏板’,至顺治十七年尚未烧出较好的‘龙缸和拦板’。后派江西巡抚郎廷佐督景德镇窑事。”在传世品中,属官窑款器物较少见,品种仅见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大部分顺治官窑器物的制作年代为顺治晚期,风格与康熙接近。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图片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顺治青花瓷的鉴定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胎釉:釉面为青白色,具有明显明末清初的特征。多为细砂底,胎体厚重,器物多为酱口(此特征晚明出现,顺治盛行,康熙初期流行),碗圈足较深,宽圈足和双圈足开始流行,器底多见修胚时留下的旋削纹。

 

   造型:具有明显明代遗风,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筒瓶:又称“象腿瓶”,造型从万历时出现,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均有流行,以顺治时最盛行。寓意“大清天下统一”,口底相若,直腹,细砂底无釉,器口施酱釉。具有明显明代的遗风。

 

   2.筒花觚:直腹中腰略缩,口底相若,平底无釉,最早出现在崇祯时期,康熙时演变成鼓腹花觚,雍正、乾隆时也流行。

 

   3.将军罐:器型丰满,直口丰肩,平底无釉,有的高达l米,出土将军罐多为佛教僧侣盛殓骨灰之器,此器型明嘉靖、万历时出现,顺治时形成定式,康熙时期流行。

 

   4.钵式香炉:圆腹,腹深,高圈足,无釉砂底,口部酱黄釉,形制与天启、崇祯相近,属佛前供器。

 

   纹饰:风格鲜明独特,较为明显特征是绘画线条粗犷豪放,怪石、怪兽图案大量出现,与晚明时期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最具风格的是伴有山石芭蕉的麒麟、独角兽。

 

 清代-顺治-青花瓷麒麟兽大盘图片

顺治青花瓷麒麟兽大盘

 

   “双犄牡丹”(明嘉庆、万历时开始流行,天启时形成定式,顺治、康熙盛行)。

 

   “地皮锦”(明天启时开始流行,崇祯时形成定式,顺治时盛行)。朵云纹勾边露白、人物故事、秋叶洞石(仅画一片梧桐树叶或多一孔洞石)。画面常伴有诗文,如“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

 

   款识:多数为干支纪年款(写于祭器上款),民窑供器多干支纪年款,也见堂名款“玉堂佳器”,官窑款“大清顺之年制”、“顺治年制”多为楷书,篆、隶、字体均有。

 

文章整理自网络

上一篇:康熙青花瓷的特征

下一篇:清代雍正时期青花瓷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