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如何转化为市场价格

 

  对艺术品进行收藏与投资,全社会都知道是最稳健的理财方式,获利丰厚,增值空间巨大。但普遍问题是:如何确定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以及货币价格即市场价格?

 

阮荣春《樵夫图》 

 

  中国艺术市场的起步实际上比较晚,是在上世纪末才开始。饥饿与温饱线上的人们不可能去收藏与投资的,全民收藏与投资热几乎是本世纪的事。但中国艺术市场从起步始,就走了弯路,典型的就是原理架构上复制了西方后现代物质与消费的理论,注重市场运作与媒介操作,忽视了艺术品的市场准入与艺术品的价值确认环节,在艺术品的定价方面完全由非市场的因素即个人的官名、地位、职衔左右,艺术品的本身艺术价值倒成了次要问题。艺术作品的价格往往偏离艺术作品的价值,有时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任意飚升,直接导致其不可持续性。一时之间,举国上下,为利汹汹,甚至抵押房产也在所不惜,造成艺术市场井喷式发展。然而,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虽然增值效益巨大,但因艺术品的艺术价值释放是长期的行为,短期的投机或一夜暴富的幻想只是零星的个案。当艺术市场被大规模资本运作薅羊毛、割韭之后,留下遍地哀鸿。

 

  艺术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是市场体制与规则的问题,非个人所能左右。本应起着第三方监督作用的评判队伍,依附于既得益集团,其本身懂艺术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不懂艺术。作为小民,怎么办?

 

阮荣春《王维诗意图》 

 

  拂去各方既得益者强加在艺术品表述上的神秘面纱,实质上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或货币价格的认定没有什么复杂的。即艺术品的价格=艺术家的技艺熟练程度+图式文化价值+艺术材料。

 

  我们从学生时代就知道价值规律,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在在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领域,这个规律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几乎为零或很小,这就是艺术品异于普通商品的原因所在。

 

  我们收藏与投资艺术品付出的货币价格,只是艺术品整体价值的一部分,即艺术家的技艺熟练程度价格与艺术材料价格,而图式文化价值需要在时代长河之中缓慢释放的,这个缓慢释放的过程就是我们收藏与投资的效益。

 

顾平《春风蕉叶》

 

  艺术材料价格没什么玄妙,玄妙之处在于艺术家的技艺熟练程度价格。

 

  纯粹谈论技艺,非艺者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从艺术家的艺术成长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简单判断,以国画家为例。

 

  画者三重境界,可以分为:技法(画工画匠)、蒙养(普通画家)、创格(名家大师)。技法指国画的基本功与造型能力(可以以正规艺术院校技法类毕业生为参照标准);蒙养指文化修为与笔墨技法溶炼,特征是风格不断变化,前人东西较多但呈不断减少趋势;创格就是前无古人,且能被后人欣赏并被大规模师法传承,这一时期风格是固定的。这三个阶段可把从事国画者分档次,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只能是画工,更多的一辈子只能是普通画家,零星的达到名家大师级别。

 

顾平《蕉荫悠哉》

 

  技法(画工画匠)类,囿于技法;蒙养(普通画家)类,苦于本身技法与图式文化体悟难以调和;创格(名家大师)类,技法与图式文化体悟完全融合,创作表现集中在图式文化内涵的淬炼。

 

  收藏与投资的对象可谓一目了然,只有创格(名家大师)类艺术品才真正符合当下的投资理财条件。关键在于你付出的货币价格是否是艺术家的技艺熟练程度反映的市场价格,越接近,艺术品后期获利空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