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

 

  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

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1_副本.jpg

▲醉翁亭记 (顾平画)

▼溪山雨霁 (赵煜画)

2.jpg

 

  2、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

  “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

 

  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

 

  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3_副本.jpg

▲柳学健 《和平四季一》

 

4_副本.jpg

▲解安宁《山水》

 

  3、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

 

  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

 

  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特或平庸,构图至为关键。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六法”精论,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

 

  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憾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

 

  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5_副本.jpg

▲祁自敏 《秦岭秋色》

 

6_副本.jpg

▲早春图 (阮荣春画)

 

来源:文章选自网络

文中部分作品平台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