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jpg

 

Flowers

☀ 花 ☀

 

  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起投票,向社会大众征求意见,问是否同意将牡丹推荐为“国花”——如果不同意,也可以从梅花、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水仙等名花中选择一种提交。

 

  这其实不是中国第一次评选国花,却因为网络的传播力量,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

 

  千百年来,无数奇花异卉在园林中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各领风骚。

 

  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四大名花,也是这次“国花”评选的种子选手,各有一部辉煌的历史。

 

 

2.gif

 

牡 丹 春 色

 

3_副本.jpg

《牡丹》成德(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70×68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牡丹真正开始在园林中大放异彩是在隋朝。隋炀帝在洛阳西郊营造西苑,纵横二百里,下诏令天下进献名贵花木,易州送来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软条黄”等等名目。

 

  唐玄宗偏爱牡丹,曾经征召善种牡丹的洛阳人宋单父到骊山离宫种了上万本牡丹,据说颜色、形态各不相同。

 

  长安城东部的兴庆宫南部辟为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池北土山上以昂贵的沉香木建造了一座沉香亭,周围精心培植各色牡丹。

 

  天宝二年(742年)春日,玄宗与杨贵妃在此赏花,召翰林学士李白赋诗,留下三首著名诗篇《清平调》,将贵妃比作牡丹,其中之一吟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4_副本.jpg

《牡丹》 冉崇君(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44×96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北宋欧阳修作《洛阳牡丹记》,说洛阳本地人在所有花卉中最重视牡丹,以“花”为牡丹的专有称谓 —— 对于其他花卉分别称“某花”或“某某花”,如果单说一个“花”字,则特指牡丹而言。他在书中记录洛阳牡丹佳品三十余种,并在诗中赞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5_副本.jpg

 

芙 蓉 夏 艳

 

6小_副本300.jpg   7小_副本300.jpg

《相顾无言》苏金成                                  《微风》苏金成

材质:纸本设色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68×68cm                                   尺寸:68×68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荷花又叫莲花、菡萏、芙蓉,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为莲藕。南北方很多地区都有在天然河湖中种藕以充蔬食的传统,荷花本是副产品,对此北魏贾思勰农学名著《齐民要术》有载:“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大片的荷花同时也是欣赏和采摘的对象,汉代、魏晋、南北朝都有《采莲曲》流行。隋唐以后,荷花逐渐成为园林水池中的观赏花卉,夏日盛开,或红或白,与荷叶翠盖相互衬托,临水照影,风情万种。

 

8_副本.jpg

《和平四季二》柳学健(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138×34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白居易在洛阳履道坊建造宅园,在池中种下自己从苏州带回的白莲,作诗云:“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元朝名臣廉希宪在大都西郊玉渊潭一带建别业万柳堂,园中辟有荷池,廉氏后人有一次在园中举行雅集,邀请到大书画家赵孟頫,席间有一位歌姬手持一支荷花,献上一曲《骤雨打新荷》,赵孟頫作诗相赠,其中“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两句形容池上荷花之盛宛如云锦。

 

  保定有一座历史园林名叫“莲花池”,又称“莲漪夏艳”,始建于元代,历经沧桑演变,至今荷香依旧。清华大学校园前身是清代的熙春园,拥有两个荷花池,民国时期在清华执教的朱自清先生为此写下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9_副本.jpg

 

菊 花 秋 黄

 

10_副本.jpg

《蝶舞菊花》吴锦川(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46×68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菊花本是一种野生花卉,先秦时期就被大量采摘,用作益寿延年的药物,后来在田园菜圃中栽种,以其苗做菜,以其花入药。从汉朝开始,古人就喜欢酿菊花酒,视为滋补佳品。

 

  菊花成为园林观赏花卉,最大的功臣是爱菊成癖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陶渊明在自己庭院中种菊、赏菊、采菊,留下很多咏菊诗篇,最著名的两句出自《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每年重阳节前后,菊花开得最盛。这几天古人登高赏秋或者在园林中举行雅集,常常要簪一朵菊花助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因为连续两日摘菊花,作诗调侃:“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花瓣细长卷曲,颜色有红、黄、紫、白多种,以黄色最为常见,故而又称“黄花”。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思念丈夫,作《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清瘦的菊花自比。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次在园林中参加重阳宴聚,在许多黄色菊花中见到一株白菊,作诗说:“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把这株白菊比作一群黑发少年中的白发老者。

 

11_副本.jpg

《提篮菊花》吴锦川(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46×68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红楼梦》大观园中也种了许多菊花。

 

  探春与宝玉、众姐妹结诗社,便以“菊花”为诗题。贾母等人陪刘姥姥游园,先让丫鬟“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养着各色折枝菊花”,众人各拣一朵簪在头上,凤姐捉弄刘姥姥,故意给她横三竖四插了一头。

 

12_副本.jpg

 

寒 梅 傲 雪

 

14小_副本.jpg

《玉梅迎春》柳学健(画)

尺寸:33×24cm

@来源网络 

 

  梅花起源于南方,西汉时期就已经传播到北方。《西京杂记》记载关中上林苑移植了两千多种远方群臣进贡的特产果木和名花,其中光是梅树就有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七种。

 

  这些梅树大多属于果梅性质,后来逐渐分化出以赏花为主的花梅,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经成为园林中的重要品种。

 

  梅花花开五瓣,古人由此将“五五二十五”称为“梅花之数”;梅花香气隐约,被誉为“暗香”。宋代名士林和靖在杭州孤山隐居,无家室牵累,植梅养鹤自娱,号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脍炙人口。

 

  红色的梅花尤其与雪景相宜,“踏雪寻梅”成为冬季游赏园林的经典画面,如王安石诗中所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_副本.jpg

《双清图》恽南田(画)

@来源网络  

 

  元代有个叫吴闲闲的道士首次将梅花从江南引入大都(今北京),并专门建了一座亭子加以覆盖。幽燕地区冬季比南方要冷得多,梅花很难成活,而且几乎不能露天栽培,一般都采用小盆栽种的方法,冬天放在暖房里。清末贝勒毓朗不惜重金从南方运来百株梅花,种在花园中,只存活一株,视若珍宝,以玻璃架设了一间小小的花房,精心维护,这才熬过漫长的寒冬。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究竟在江南还是北京,红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书中第四十九回曾写到大观园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被认为是江南园林梅雪之景的写照,非北京园林所能见到。

 

16_副本.jpg

孙温绘《红楼梦》之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来源网络 

 

17_副本.jpg

 

18.gif

 

  中国古代有“自然比德”的思想,就是喜欢将人的品性与自然景物相互比拟。这些名花因各自的特点,也被赋予鲜明的人格特征。

 

  如果学习李白的榜样,拿美女来比喻名花,那么浓艳华美的牡丹依然非杨贵妃莫属,不惧风霜的梅花可比出塞的昭君,清幽淡雅的菊花宛如西施,不染污泥的荷花恰似貂蝉,各有各的美好。此外,兰花、茶花、桂花、水仙……等等名花同样身世显赫,风姿绰约,灿烂芬芳。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花卉,众口难调——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而牡丹自古便有“花王”的称号,粉丝最多——可是唐朝的节度使韩弘却偏偏非常厌恶牡丹,一见此花,便命人拔去

 

  九十年代,相关协会和机构提出了五种不同的国花方案:唯一国花(牡丹)、双国花(牡丹、梅花)、四国花(代表四季)、五国花(象征五星红旗)以及十二国花(代表一年十二月),多种意见始终无法取得共识,于是又搁置了好长时间。

 

  中国国花难选,也是因为本土的名花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此时大家不妨先冷静一下,从园林角度多了解一点各大名花的历史掌故,然后再去争论,倒也不迟。

 

  最后献上清代恽南田绘的《百花图》,供大家欣赏。

 

19.jpg

清代恽寿平绘《百花图》

 

 

20.jpg

END

 

文字/摘自原文:《古代园林中的名花传奇》

文中部分画作为环太湖艺术品交易中心在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