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沉船被打捞上来,其中就包含了历史悠久的历史沉船,继而出水各个朝代的文物、古玩、陶瓷。海捞瓷的出现也在古董界掀起一番热潮,但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商贩伪造大量海捞瓷牟取暴利,那么今天,就来带大家认识出水的“海底瓷”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打捞“海底瓷”图片

打捞“海底瓷”

 

   目前,现在古玩市场上的"赝品海捞瓷"品种最多的是宋元明几代的磁器,元青花、明洪武、永乐、宣德朝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等,大约占赝品海捞瓷的90%,而清三代青花瓷相对较少,占10%清代康熙的青花瓷仿品少的原因,主要是清康熙的青花器制作精良,特别是钴料和分水绘画法水平高超,当时的制作材料和技法,是现代窑工仿制无法达到的瓶颈,赝品仿制难度高。

 

明代海捞瓷图片

明宣德青花牡丹纹梅瓶

(左:清洗前 右:清洗后)

 

   要识别海捞瓷,首先要知道它们形成的过程,一种情况是当船只海底时,船上的货物会随着海水的冲击力,在还没沉到海底,就已经开始被冲散,散落在海底的 各个角落,或触碰较为坚固的礁石,导致瓷器破损,而另一种情况是瓷器被储存在较为结实的木箱里,下沉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海水的压力和冲击力而导致木箱破裂,瓷器还较为完好的储存在容器中。

 

明代海捞瓷图片

明万历酱釉罐

 

瓷片一组

瓷片一组

 

   前者的瓷器在外形上产生破损的居多,因被冲散在海底的各个地方,裸露在海底,年深日久就会在器物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海底生物残留体附着和海流泥沙冲击痕迹等,或是钙化的尸体,或是海洋生物的排泄物,或是各种各样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的贝壳类生物的附着痕迹。

 

 

   后者则因为储存在较为完好的容器中,瓷器的磨损相较而言则少,除了被海水除海水浸蚀外基本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此类瓷器出海后经简单清洗就可焕然一新。其外观无明显的包裹体,但海水的腐蚀会在瓷器表面留下痕迹,往往使瓷器表面呈现哑光,甚至出现腐蚀斑块等。

 

青花莲瓣形开光花鸟盘

 青花莲瓣形开光花鸟盘

 

   器物表面附着许多钙化程度不一样的附着物,贝壳表面的尖锐感会在经过千百年的海水海沙冲刷后变得平滑而没有明显突出的部位。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瓷器由于刚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缝隙中,受海流、泥沙冲击影响较小,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类还能在瓷器上长成一定的形状。真品身上所粘的贝壳类生物,因经过几百年的钙化,有些用手捏就会碎成粉末状。

 

 青花海捞瓷价格

 

   真品海捞瓷的胎土因为是人工粉碎,不会太精细,眼看手摸能感到有砂粒呈《硬》的状况,同时能看到竹刀修胎脚的纹路。沉入海底后被海里的咸和杂质腐蚀后胎釉的表层都会出现下凹的小坑,用放大镜看有很多下凹的小黑点,器物都沉入海底中沉睡了千百年,由于海水的侵蚀,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包浆)。

 

文章整理自网络

上一篇:犀牛角的常见仿制品及真假鉴定

下一篇:如何正确鉴别玉石器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