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游”火了。

先有“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线社交平台,后有国内九大一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在抖音上举办了“云游”观展。

 

微信图片_20200303231058.png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553.jpg

 

 

接着,人民旅游也与全景客联合打造了“云游中国” VR旅游系列栏目,让大家足不出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其实坐在家中“云游”,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行为。只不过现代人的“云游”,多半是被逼出来的。而古人的“云游”,通常是自己选择的,背后藏有一份“澄怀观道”的精神世界。

 

 

 

其实坐在家中“云游”,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行为。只不过现代人的“云游”,多半是被逼出来的。而古人的“云游”,通常是自己选择的,背后藏有一份“澄怀观道”的精神世界。

 

 

 

生逢乱世,秉持一颗游心的宗炳,多次拒绝了征官,在山水中畅行三十余载,每天在山野中作画、抚琴、念佛,直到年老体恙,才回到江陵定居。

 

回到江陵后的他自叹:“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于是便将他游过的名山画出来,挂在墙上,或者就直接画在白墙上,半躺在床上,边看画、边冥想、边旅行。

 

宗炳将这种宅家览画的行为,称为“卧游”,观画的同时也要“澄怀观道”,即通过精神上的自我,来感受那道不可见、不可说的本源。

 

宗炳的一句“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让千千万万受困于俗世的文人们看到了精神上的曙光,诸多效仿者紧随其后。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708.png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712.png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715.png

 

 

 

论世间的“卧游”,我想大概有三种。

 

 

 

一种如秦观,用卧游养身。

 

他因肠癖之病卧床多日,于是友人携王维的《辋川图》供他欣赏,铺开画卷后,秦观陶醉于其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精神也不觉为之振作,竟“数日疾良愈”。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829.png

 

 

第二种如董其昌,用卧游养神。

 

困于仕与隐之间,但他每日阅览置于案头的心爱画卷,是一种心灵上的抚慰,是属于他的“平淡天真”。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826.png

 

 

第三种则是宗炳的坐卧于榻,观画抚琴,“欲令众山皆响”;

 

是倪瓒的“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纳兰性德的:"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822.png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过:“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证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游,本身就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行为。

 

“卧游”,即“云游”

 

那是人在榻中坐,神在云端行的逍遥;更是不为形骸所累,澄怀观道的清明。

 

 

 

如今,即便困居于家中,也可观画上的万壑千山,想真实的千山万壑,游于那天地万物中,游于那虚实真幻间。

 

 

 

微信图片_20200303230909.png